发布时间:2025-06-18
海事管理专业设置在环亚体育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选科为“物理+化学”;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招收“理科”考生。
一、专业简介
海事管理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船舶航行安全及水路交通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较强数字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海事管理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前身为航政管理专业,创办于1984年;2003年正式设立海事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海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依托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多学科支撑。开设海事管理学、行政法学、航运经济学、水路交通管理、水上交通数据分析、水上应急与搜救等专业课程。开展行业实习、创新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
专业特色在于聚焦船舶航行安全及水路交通管理,强化数据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在海事系统、航运及港航企业等单位得到高度认可,并深具发展潜力。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海事管理专业面向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及水路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船舶航行安全及水路交通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较强数字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以及国际化视野,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能够在海事管理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核心课程
海事管理学、智慧海事算法基础、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水路交通管理、海事风险评价、水上交通数据分析。
(三)特色课程
海事管理学、水上应急与搜救、水路危险品运输与管理、智慧海事算法基础、水上交通大数据应用、智慧海事综合实验。
三、特色优势
注重“管-工”结合,畅通人才发展通道。依托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和交通运输行业底蕴,“管-工”结合、国际国内并举,持续为海事主管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输送高素质毕业生。与全国各直属海事局、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机构、航运龙头企业等共建20余个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组织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维护海洋权益,在国际舞台为中国发声。
对接行业需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重点学科,通专结合,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前沿,全面打造第一和第二课堂,构建专创融合的海事管理特色课程体系,覆盖“公共管理”“海事业务”“数据工程”三大课程板块,设置6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具备项目管理、团队协同、专业素质、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智慧海事创新人才为目标,服务海洋强国、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机制。强化外教讲学、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导师联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形成学校与海事主管机构、航运企业、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多元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四、学生发展
2024届毕业生升学出国(境)10人,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4人,国内升学5人,出国(境)1人。
202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6.66%,升学深造比例33.33%。
202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海事管理2025届毕业生20人报考,16人通过笔试(复试入围率80%),最终10人成功录用,上岸率达50%。知名企业: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和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机构、船公司安全管理、港口管理单位、航海保障部门。
国内升学:中国科环亚体育 海洋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出国(境)留学:爱丁堡大学等。
五、优秀学生代表
赵欣萍:海事管理专业2102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船级社一等奖学金、安杰世泽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及称号;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三等奖,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其他学科竞赛获校级及以上奖项3项。现已保送至浙江大学。
叶 芸:海事管理专业2102班学生。平均学分绩点专业第二,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曾担任环亚体育 主席团成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及称号;获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特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全国二等奖。现已考取上海海事局。
六、优秀校友代表
王伟:海事管理专业2007届毕业生。任威海海事局成山头海事处处长,曾获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交通运输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邮编:430063)
电话:027-86581991
传真:027-86581991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 环亚体育-环亚娱乐-环亚平台